在高考改革的过渡时期,家长和孩子面对新的选考模式,都有一种焦虑心态。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身上开始,至少有九个省份逐渐实施高考3+1+2的选考方案。这意味着今后的高考将慢慢打破文理分科的格局,考生在自主学习空间上增加了更多选项,同时也给考生的学业发展方向带来了一些干扰因素。如果考生选择失误,将直接影响未来可以选择的大学专业。
正在经历高考改革的学生及其家长,应当充分了解高考改革的具体内容,避免出现错误认识导致学习进程出现弯路。高考的选考模式必然是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而逐步展开的调整方案,随着落实的过程,也必然会出现相应的不足之处。所以高考改革当中的孩子及其家长,应当提前适应高考选择模式,保障学业的平稳过渡。接下来,我们着重谈一谈学生和家长面对高考改革,经常出现的3种认识误区。
“选择人数多的科目组合,不选人数少的科目组合”,这种盲目跟从的心态是一种典型的认识误区。我们都知道,高考改革之后的高考3+1+2选考模式,会出现12种科目组合,其中语数外依然是必选科目,而物理和历史是二选一的科目,剩余的科目留给考生比较多选择的空间。一般来讲,带有物理和化学科目的组合,会在大学专业的选择上带来更多的空间,所以此类科目组合的选择人数比较多。
然而考生应当充分考虑到自己究竟适合学习什么科目,如果对物理有抵触的学习心态,仍然硬着头皮选择物理,那么可能会在此类科目组合的学生群体中落寞。家长应当引导孩子,寻找自己的学习兴趣,不要因为选择人数的多少而放弃一个适合自己的考试科目。还是那句话,只有适合的学习道路才是真正的成才之路。
“没有了解过大学专业,没有未来的学业规划,只盯着高考的科目组合”,这是高一孩子和家长经常出现的第二种认识误区。要知道高考改革的直接目的之一就是让高中的课程,衔接好大学的教育内容。这就要求高一的孩子在进入高中的初期,甚至是更早的时候,就要逐渐了解大学的专业,提高学习自主能力,规划好自己的学业发展方向。
如果高考选考模式之中的考生没有提前认识大学的专业,不了解未来高考招生的相关办法,可能会因为选择科目组合上的失误,失去报考理想大学专业的机会。举例来讲,一位考生想考北京邮电大学的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但是考试科目之中没有物理,而北邮的王牌专业在招生简章之中明确要求报考学生必须要有物理成绩,因为物理是理工科专业的基础,那么这位考生即使高考成绩考出了拔尖的高分,也将无缘报考自己的理想专业。随意未来的高考招生不见看高考的总分,还会看考生的单一科目成绩。
“只想报考容易学的科目,不考虑难学的科目组合”,这是高中学生经常出现的第二种认识误区。在学习的难度上,物理可能是一部分考生的软肋,这个科目不仅难学,而且考试的难度也不较高,如果数学基础不好,学起来就更难。于是一些考生直接放弃有物理的科目组合,直接选择类似于文科的科目组合。这种逃避的学习心态,会让你在未来高考升学和大学就业上吃到苦头。
正确的选择方法,首先是应当充分考虑自己的学习兴趣,知道自己究竟适合学习什么科目,其次应当充分认识未来大学的招生办法,提前规划好未来的学业发展道路,强化自己的学习自主能力。如果能够在心中树立起未来的大学目标和专业目标,那么对于高考选考模式之中的学生来说,能够加快适应高考的选考模式。